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与相关部门合作,于2012年对相应的金融机构涉及的可疑交易类型进行了分类以及制定了对应的识别点特征,供相关反洗钱部门及商业银行参考使用,本文仅对涉及地下钱庄类进行了摘录,供大家参考。
非法汇兑型 地下钱庄
【资金交易上的识别点】
●频度:账户资金交易频繁(如日交易笔数一般在 20 笔以上)。
●金额:交易金额巨大(如账户日交易额上百万,甚至达到千万)。
●模式:资金分散转入、分散转出。
●速度:资金快进快出,当日不留或少留余额。
●方式:频繁混合使用多种业务(目前以网上银行和 ATM 突出)。
●现金:往往出现现金交易,尤其是 ATM 机取现。
●地区:个人账户跨地区、跨银行交易频繁。
●汇率:金额可能有接近官方或黑市汇率的特征(单笔或一天总额)。
●规避:交易金额或形式规避反洗钱监测或其他措施(如频繁出现低于报 告标准的特殊金额)。
●沉睡期:开户后往往并不发生交易,有几个月沉睡期(多在 3 个月以上)。
●测试:账户在启用时,往往先使用小额交易测试常用业务(如网银转账、 ATM 提现等)。
●交替性:分期分批启用账户进行交易,每批账户在使用几个月左右停用, 再启用其他新的账户,但交易模式不变。
●间歇性:同一账户的交易往往分时间进行,集中交易几天后暂停几天。
【账户资料上的识别点】
●数量:同一人实际控制大量单位账户和个人账户。
●单位账户:多以个体工商户为主,注册金额小,地址可疑,法定代表人- 11 - (主要负责人)身份信息存在疑点。
●个人账户:多个账户资料有相同点(如开户人特征、地址、电话等)。
●代理:同一人代理多人/单位开户,笔迹相似,字迹往往不工整。
●异地:留存的身份证复印件显示,开户人往往非本地人。
●职业/收入:开户资料显示无固定职业或收入不高,与交易规模不符。
●伪造证件:以伪造军官证、港澳通行证、回乡证等为主。
●虚假信息:电话号码过期或不存在,联系地址虚构。
●地区:开户时间和网点较为集中,覆盖城市主要繁华街区。
●网上银行:开户时均申请开通网上银行业务,但不设定网银交易限额。
行为上的识别点】
●柜台:不同账户在柜台业务中往往出现固定的代理人(察看凭证)。
●网银:多个账户的网银交易 IP 地址、MAC 地址相同。
●敏感:交易人不愿留下详细资料,有可能掩饰或躲避监控探头。
●态度:交易人态度偏恶劣,不愿与柜员交流,不配合尽职调查或回访。 ●分散:交易分散在某一区域的多个网点。